
学生分批有序进入检测区,为了不耽误考生备考,中堂医院派出9名工作人员送检到校,采取分班、分批次的方式,现场为四中895名高三学生进行核酸检测。除了学生,食堂工作人员、高考包车司机、保安、高三级教师等涉考人员也进行了核酸检测。核酸检测采样工作于当天上午全部完成。
学校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制度,抓好考生健康监测工作,坚决守好校园防疫关。据了解,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自5月25日起,对所有高考生实行考前连续14天健康监测,并要求所有考生和考务人员须注册“粤康码”,未注册“粤康码”的考生不予打印准考证,不得参加考试。下午,第四高级中学还进行了高考防疫应急演练,全面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高考平安顺利。
东莞市教育局下发通知:
全面加强高考疫情防控闭环管理


筑牢校园疫情防控屏障
100%实施14天健康轨迹监测、行动轨迹申报、核酸检测。各高中学校和考点学校要组织所有考生注册“粤康码”,从5月24日起,所有考生通过省教育考试院微信公众号进行考前连续14天健康状况和行动轨迹申报,并完成全员核酸检测。
100%实施14天健康监测、行动轨迹申报、核酸检测、接种新冠疫苗。各高中学校和考点学校的涉考工作人员要落实14天健康监测和行动轨迹申报,并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还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涉考工作人员,要尽快接种,实现疫苗接种应接尽接,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涉考工作人员应在6月3日前完成疫苗接种,因特殊原因不能接种疫苗的涉考工作人员不得参加考务工作,学校要安排其他符合条件的人员替换参加考务工作。
100%知晓高考疫情防控要求及指引,确保宣传到位。各高中学校和考点学校要组织做好对全体考生家长知晓高考疫情防控要求的宣传和引导工作,取得考生家长的理解支持,并积极配合学校做好高考疫情防控工作。
稳妥有序组织好核酸检测工作
核酸检测人员范围包括全体高考考生和涉考工作人员(主要包括考务人员、高三科任教师、学校涉考教职员工等),凡参加2021年高考的考生和涉考工作人员一律进行核酸检测。
各学校要安排空旷、通风、凉爽、遮雨的场地,如学校体育馆作为核酸检测采集场所,可采取分期分批组织考生和涉考人员进行试子采集,学校要做好组织工作,避免校内人员集聚,确保核酸检测工作安全有序地进行。
各高中学校要将本次核酸检测的目的意义、组织方式、相关要求以及需要家长配合完成的事项告知家长,可以采取事前发送一封《2021年普通高考家长告知书》的方式,向考生家长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取得家长理解和支持。
全面加强学校疫情防控的闭环管理
为避免核酸检测后高三考生和非高三学生可能出现的交叉感染,同一校区内有初中部的学校和有小学部的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保障高三考生学习生活空间相对独立,不满足相对独立条件的学校,应在6月2日下午放学后安排非高三学生全部离校,待高考结束后再组织学生返校。
6月3日考生和涉考工作人员核酸检测采集后,各高中学校要进一步强化封闭式管理,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得进校,所有住校考生在考试全面结束前不得离校;若6月3日核酸检测之后离校回家居住的高考考生,其同住家人需进行核酸检测。
同时,为强化考生疫情防控闭环管理,减少赴考奔波,更好维护考生健康安全,因学校与考点距离较远而安排住酒店的考生,调整为在考点学校住宿。确因特殊原因不能住校的考生,包括走读的学生,核酸检测之后到考试前不返校(6月6日熟悉考点环境除外)。
核酸检测之后,各高中学校和考点学校要提醒涉考工作人员在高考全面结束前,要严格实行家校“两点一线”出行,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减少聚集和外出活动,避免因外出感染病毒而导致疫情扩散,并签订承诺书。
6月6日是考生到考点踩点熟悉考点环境的时间。考生在本校参加考试的,学校要组织考生分期分批到考场踩点,避免人员集聚;考生在其他学校参加考试的,要按照正式赴考的标准要求,在车辆组织、行车路线、进入考点时的体温检测等环节都要精心组织,确保考生分散、有序、快速进入考点进行踩点,避免人员集聚。对社会考生进入考点踩点,各考点要安排专人按照正式赴考的标准要求引导考生到考场进行踩点。
重点落实好健康管理和考务工作
考点学校要落实以下措施:一是通知考生自行于5月31日至6月5日至少进行一次核酸检测;二是考点学校要建立点对点跟踪联系机制;三是要为社会考生进入考点设立单独通道,并做好考生健康状况的核查工作;四是要为第三天同时参加第二和第三场考试的社会考生提供午餐午休服务并做好管理。
相关学校要落实以下措施:一是全面推进疫苗接种,落实应接尽接要求;二是落实全员核酸检测要求;三是落实家校“两点一线”出行指引,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聚集和外出活动;四是要与学校签订出行和个人防护承诺书。
相关学校要落实以下措施:一要安排相对固定的车辆和承运人员;二要核验承运人员必须接种了新冠疫苗;三要核验承运人员在考前72小时内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四要在每场考试接送考生前后,要对车辆进行通风和消毒处理。
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dzcwba.com/a/138.html